痤瘡 Acne vulgaris
痤瘡是很普遍的皮膚問題,與男性相比,女性罹患尋常痤瘡的年齡更早,這很可能是由於女性青春期開始較早的結果。 痤瘡在女性中趨於持久,但男性通常會遇到這種疾病比女性更死為嚴重形式。 此外,痤瘡的位置因性別而異,女性痤瘡在女性面部的發生率更高,而男性在胸部和背部的痤瘡發生率更高。
痤瘡是一種慢性皮膚炎性疾病,其特徵是粉刺,皮脂溢,結節,丘疹,膿皰和結疤。 皮脂腺的形成是由於睾丸激素水平升高,濾泡細胞過度角質化和痤瘡角質桿菌 Cutibacterium acnes ,過度定殖而導致的,從而導致免疫反應和炎症。

成人痤瘡問題最常見於20至25歲之間的女性
痤瘡有兩種亞型:晚期痤瘡(也稱為持久性痤瘡,在青春期出現並持續到成年;佔病例的80%)和遲發性痤瘡(如果首次出現在成年期)。
成人痤瘡與青少年型痤瘡不同。成人痤瘡的炎性形式的特徵是丘疹和深部炎性結節,主要存在於頸部和下巴。 角質粉形式由大粉刺(微囊腫)組成。 女性成年痤瘡最常見的類型是輕度至中度,通常難以治療。

杜鵑花酸 Azelaic Acid 也稱為壬二酸-針對痤瘡
杜鵑花酸 Azelaic Acid ,又名杜鵑酸, 而杜鵑花(azalea)英文拼法是這個,只因兩者的英文拼法相近,故有此中文譯名用了杜鵑花酸 Azelaic Acid,正確是壬二酸才對,看字眼就領會到此化合物有兩個酸在9個碳直鏈上。壬二酸是一種天然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等穀物中的無毒抗菌劑,可防止植物腐敗, 對需氧和厭氧微生物(例如痤瘡丙酸桿菌)具有抗菌作用,如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一種常見在皮膚的真菌。 目前,壬二酸已用於治療臉部痤瘡和治療毛囊炎中的功效。

杜娟花酸是一種傳統的美白和祛痘的原料,但由於其不溶性,熔點高,以及用量大,易變色,等,使其在應用時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本品是一種以新開發的杜娟花酸的衍生物,它保留了原本杜娟花酸好處,並增強和改良了壬二酸的功效,且易溶於醇和水,使用量少,更容易為皮膚吸收,而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減少對皮膚刺激,美白作用強,而且具有良好的調節油脂的功效,提高皮膚的保濕能力,改善皮膚彈性。

杜鵑花酸本身是一個弱酸,具有溶解角質、控製毛囊的過度角化、也能部分溶解粉刺上皮膚,降低粉刺的生成。
另外杜鵑花酸對於皮膚表面導致感染的兩種常見細菌,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都能產生抗菌的效果,主要是透過抑製細菌合成蛋白質的機製來達到目的。
杜鵑花酸還可以抑製細胞氧化代謝,並清除自由基,所以有抗發炎的效果。

杜鵑花酸的其他功效
1、美白袪斑作用—其機制為阻滯酪氨酸酶蛋白的合成,從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干擾黑素生物合成,其優點是對活性高的黑素細胞有抑製作用,但不影響正常黑素細胞。
2、抗菌作用-對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3、調節油脂分泌,控制脂溢性皮脂和粉刺,表皮的異常角化過程
4、提高皮膚保濕能力,改善皮膚彈性。
5. 消除體臭的活性物質

杜鵑花酸的可能副作用
杜鵑花酸本身為弱酸類產品,其他酸類夃同樣會造成副作用,杜鵑花酸也很難避免如灼熱感、泛紅、皮膚刺激、紅腫、脫皮,上面列出的是最常見的副作用。
但其實多數的人在使用後一小時內就會開始緩解,使用一個月內會逐漸隨著皮膚的適應,不再出現上述的這些副作用。

杜娟花酸是一種傳統的美白和粉刺的成份,但由於其不溶性,熔點高以及用量大,易變色,使其在應用時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新開發的杜娟花酸的衍生物,它保留並增強了壬二酸的功效,且易溶於醇和水,使用量少,更容易為皮膚吸收,很適合我們自己來DIY。而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幾乎對皮膚沒有刺激,M白作用強,而且具有良好的調節油脂分泌的功效,能Y制皮膚脂溢性,Q粉刺,提高皮膚的保濕能力,改善皮膚彈性。

新型 (杜鵑花酸 ) Azelaic acid 衍生物稱為壬二酰基二甘氨酸鉀 Potassium Azeloyl Diglycinate (PAD)
由於壬二酸 (杜鵑花酸 ) Azelaic acid 不是很容易溶解於水溶和油溶,需以特別溶劑溶解,目前以軟膏形式應用在皮膚上。
新一代水溶性形式壬二酸稱為壬二酰基二甘氨酸鉀 Potassium Azeloyl Diglycinate (PAD),其性質與壬二酸相似,但具有可溶於水,用量少效果相約,以皮膚相約酸鹼度 pH 5.8-6.2。 PAD的兩個優點是使膚色均勻,並控製過多的油膩感,保濕效果比壬二酸好,因為杜鵑花酸衍生物 (PAD) 有2個 甘胺酸 glcyine對保濕潤膚的好選擇。

杜鵑花酸衍生物-壬二酰基二甘氨酸鉀 Potassium Azeloyl Diglycinate (PAD)對美白、調節皮脂量。壬二酸(杜鵑花酸)水溶性衍生物,濃度較低卻更為有效。
杜鵑花酸衍生物-壬二酰基二甘氨酸鉀 Potassium Azeloyl Diglycinate (PAD)活性成分用改善暗黑膚色。 由於其特性,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並減少皮膚皮脂的產生,改善皮膚的光澤度,均勻度,皮膚彈性和水合作用。 該活性成分適合油膩,脂溢性和脫水的皮膚類型, 可用於5至11的pH範圍。
壬二酸 (杜鵑花酸 ) Azelaic acid 是舊一代的產品,需要用特別的溶劑來處理,新一代杜鵑花酸衍生物-壬二酰基二甘氨酸鉀 Potassium Azeloyl Diglycinate (PAD)改善了可溶於油和水,更可保濕消炎,更適合美白肌膚,減少暗斑,皮脂調節,舒緩和柔軟皮膚作用。
趙家聲
自然健康顧問
化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生物化學科技碩士
材料科技碩士
美國草本治療師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
詳細產品資料可聯絡我們 Tel/whatsapp 96546732,我們提供免費產品資詢,希望可以為你選擇適合你的治愈方案

參考資料
Spellman MC, Pincus S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elaic acid and glycolic acid combination therapy compared with tretinoin therapy for acne. Clin. Ther. 1998;20:711–721. doi: 10.1016/S0149-2918(98)80134-3.
Szymańska A, Budzisz E, Erkiert- Polguj A. Efficacy of 30% azelaic acid peel in the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facial acne. J. Dermatol. Treat. 2019;28:1–6. doi: 10.1080/09546634.2019.1657222.
Charnock C, Brudeli B, Klaveness J. Evaluation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icacy of diesters of azelaic acid. Eur. J. Pharm. Sci. 2004;21:589–596. doi: 10.1016/j.ejps.2003.12.006.
Worret WI, Fluhr JW. Acne therapy with topical benzoyl peroxide, antibiotics and azelaic acid. JDDG. 2006;4:293–300. doi: 10.1111/j.1610-0387.2006.05931.x.
Kontochristopoulos G, Platsidaki E. Chemical peels in active acne and acne scars. Clin. Dermatol. 2017;35:179–182. doi: 10.1016/j.clindermatol.2016.10.011.
Heng AHS, Chew FT.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of acne vulgaris. Sci. Rep. 2020;10:5754. doi: 10.1038/s41598-020-62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