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 的對心血管病的重要性?

有膽固醇 Cholesterol 問題,先要了解什麼脂蛋白 Lipoproteins (HDL LDL)

0
917
Advertisement

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cc) 的對心血管病的重要性?

什麼是脂蛋白 Lipoproteins?

脂蛋白 Lipoproteins是細胞中以大分子復合物出現,其結構由兩部分組成:

核心 the core

表面 the surface

在核心中,發現了非極性脂質,例如膽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s,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和少量脂溶性維生素 fat-soluble vitamins,這使得核心具有高度疏水性 hydrophobic (在化學裡,疏水性指的是一個分子與水互相排斥的化學性質)。

脂蛋白表面由兩性脂質aphipathic lipids組成,如游離膽固醇 free cholesterol 和磷脂 phospholipids(主要是鞘磷脂 sphingomyelin和磷脂酰膽鹼 phosphatidylcholine),它們是極性基團表現為水性介質,而它們的疏水末端朝向核心。

這種單層脂蛋白是一組蛋白質通過分散在整個脂蛋白中的稱為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s (Apo)。

載脂蛋白 Apolipoproteins 除了為脂蛋白提供穩定性外,還是酶輔助因子,有助於調節細胞內膽固醇的含量。

對脂蛋白進行分類的最常用方法是密度。

基於此,脂蛋白分為五類(低密度到高密度):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s(CM)

極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VLDL)

中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s(I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 膽固醇含量最高,俗稱壞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 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俗稱好膽固醇

每一類載脂蛋白含量其化學組成都不同。

脂蛋白也通過其電泳遷移率(從高到低)表現出的物理化學性質分為三類:α(HDL),前β(VLDL)和β(LDL)。 脂蛋白也按載脂蛋白含量分組:Apo-B100存在於VLDL,IDL和LDL中; 在CM中發現Apo-B48,在HDL中發現Apo-A1。

脂蛋白的類別和組成以分類標準,基於脂蛋白的浮選密度,不同脂質和載脂蛋白的比例以及顆粒的直徑。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s ((CM)是脂蛋白體積最大,富含甘油三酯,並且從腸細胞中製成。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去除甘油三酯,導致形成中等密度脂蛋白 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顆粒,其富含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並且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僅富含膽固醇,相對最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顆粒。

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其他脂蛋白小,密度高中主要富含蛋白質。

脂蛋白在體內最常用的功能是轉運甘油三酯 (三酯甘油)  triglycerides,磷脂 phospholipids 和 膽固醇cholesterol。 最近,脂蛋白及其在各種代謝疾病發展中研究有所增加,並且已經開發出用於調節脂質濃度的新療法,主要調節重點是降低低密度血漿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

低LDL-C水平可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至25-35%,解釋為脂質異常,也稱為“致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綜合症” “the atherogenic dyslipidemia complex”可降低這種風險(65-75%)可部分,其中包括HDL顆粒數量的減少,並表明儘管低LDL仍可發生冠狀動脈病

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五個亞組分是HDL2a,HDL2b,HDL3a,HDL3b和HDL3c,根據它們的物理化學組成,具有保護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對患有代謝綜合徵和早期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heart diseases(CHD)顯示HDL2和HDL3在這些亞類血漿中將低密度膽固醇外流經血管內帶回肝臟。 在糖尿病患者中,HDL2可能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減少有關。

HDL3是HDL中最多的形式(約佔HDL-C總水平約75%),在膽固醇逆向轉運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中起重要作用,被認為HDL負責此功能的主要分子。 HDL3主要負責與一級預防受試者心血管風險呈負相關。 關於HDL亞組分的動脈粥樣硬化保護機制及其與冠心病的關係。

正常血液測試都不會細微分類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密度膽固醇 LDL-C 代謝

高水平的總膽固醇和LDL-C,以及低水平的HDL-C是心血管疾病的其中一種成因,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和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危險因素。 相反,正常或高HDL水平似乎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炎,抗氧化和抗血栓形成的特性,即使在高LDL-C存在下。

HDL可保護心臟功能,HDL 主要對心臟保護作用,包括通過對氧磷酶1 paraoxonase 1(PON1)的活性和抗氧化劑分子,抑制LDL氧化(ox-LDL),抑制炎症過程中粘附血管。

HDL的合成始於肝臟和小腸,並且取決於多種化學組分,主要是載脂蛋白A1(Apo-A1),其是HDL的主要蛋白質組分。 研究表明,HDL在消除組織中過量磷脂 phospholipids 和細胞內膽固醇中的作用歸因於Apo-A1含量。

HDL可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在血管內的代謝,稱為反向膽固醇轉運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TC),這種機制包括從外周組織(巨噬細胞泡沫細胞 macrophage foam cells)輸出膽固醇,然後向肝臟輸送膽汁和糞便排泄。

HDL產生和釋放是從第一種前體β1-HDL前顆粒開始。 卵磷脂 – 膽固醇酰基轉移酶 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在肝臟中合成,促進從β-HDL到α-HDL的成熟,催化卵磷脂(磷脂酰膽鹼)脂肪酸與游離分子之間的酯鍵形成。 膽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s比游離膽固醇更具疏水性,因此促進它們摻入HDL核心,將更多游離膽固醇推向HDL表面。

膽固醇酯轉運蛋白 cholesterol ester transporter protein(CETP)將HDL核心中的膽固醇酯與CM,VLDL和LDL中存在的甘油三酯交換。 由此導致的HDL核心膽固醇酯含量的增加誘導了這些脂蛋白的典型球形形成。

炎症與高密度脂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脂蛋白參與心血管疾病發展,但其實也和炎症有關聯。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學會認為,HDL-C的濃度是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重要預測指標, 超重或肥胖的人通常會是低HDL-C和高LDL-C血漿濃度,這兩者都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炎症生物標誌物的增加有關。

HDL有抗炎作用,可能對於預防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和動脈粥樣硬化等不同疾病至關重要。 在動物研究中,HDL的使用已被證明可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正常HDL能夠預防LDL引起的LDL氧化和炎症反應。通過增加HDL和降低LDL濃度來調節脂質,可以減少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 HDL可能被認為是抑製或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損傷的治療策略所必需的。

慢性炎症 Chronic Inflammation和 抗氧化劑 Antioxidants

氧化應激是破壞性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產生超過內源和外源氧化劑,令細胞失活。 ROS通過與各種細胞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和DNA)反應來破壞細胞。氧化應激引起的細胞損傷與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各種慢性疾病有關。

活性氧(ROS)和抗氧化劑之間的平衡,對於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至關重要。調節系統中涉及不同類型的抗氧化劑(內源性和外源性)以維持適當水平的ROS,包括:

(i)內源性抗氧化劑,例如白蛋白 albumin,膽紅素 bilirubin,穀胱甘肽硒代過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selenoperoxidase 和尿酸 uric acid;

(ii)抗氧化酶,如對氧磷酶 paraoxonase(PON),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過氧化氫酶 catalase(CAT),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血紅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NAD(P)H和醌氧化還原酶;

(iii)膳食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C和E,類胡蘿蔔素和各種多酚化合物,從植物提取物和水果中攝取多酚會增加血漿中的抗氧化劑水平,從而保護血管系統,並改善抗炎和血脂,血壓,HDL-C和血管功能。 維生素C和E等抗氧化劑已被證明能部分保護LDL免受體內氧化,以及第二道防禦HDL,通過幾種相關抗氧化酶如血小板活化因子防止脂質氧化。

趙家聲
自然健康顧問
化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生物化學科技碩士
材料科技碩士
美國草本治療師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

 

詳細產品資料可聯絡我們 Tel: 81008693, whatsapp 96546732,我們提供免費產品資詢,希望可以為你選擇適合你的治愈方案。

參考資料

1. Segrest J.P., Jones M.K., De Loof H., Dashti N. Structure of apolipoprotein B-100 i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 J. Lipid Res. 2001;42:1346–1367.

2.  Green P.H., Glickman R.M., Riley J.W., Quinet E. Human apolipoprotein A-IV. Intestinal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in plasma. J. Clin. Investig. 1980;65:911–919. doi: 10.1172/JCI109745.

3. LaRosa J.C., Deedwania P.C., Shepherd J., Wenger N.K., Greten H., DeMicco D.A., Breazna A., TNT Investigators Comparison of 80 versus 10 mg of atorvastatin on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the first event (from the Treating to New Targets [TNT] trial) Am. J. Cardiol

4. Gordon D.J., Probstfield J.L., Garrison R.J., Neaton J.D., Castelli W.P., Knoke J.D., Jacobs D.R., Bangdiwala S., Tyroler H.A.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Four prospective American studies. Circulation. 1989;79:8–15. doi: 10.1161/01.CIR.79.1.8.

5. Calabresi L., Gomaraschi M., Simonelli S., Bernini F., Franceschini G. HDL and atherosclerosis: Insights from inherited HDL disorders.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5;1851:13–18. doi: 10.1016/j.bbalip.2014.07.015.

6. Paavola T., Kuusisto S., Jauhiainen M., Kakko S., Kangas-Kontio T., Metso J., Soininen P., Ala-Korpela M., Bloigu R., Hannuksela M.L., et al. Impaired HDL2-mediated cholesterol efflux i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families with early onse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low HDL-cholesterol level. PLoS ONE. 2017;12:e0171993. doi: 10.1371/journal.pone.0171993

7. Joshi P.H., Toth P.P., Lirette S.T., Griswold M.E., Massaro J.M., Martin S.S., Blaha M.J., Kulkarni K.R., Khokhar A.A., Correa A., et al. Lipoprotein Investigators Collaborative (LIC) Study Group Association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subclasses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Jackson Heart and Framingham Offspring Cohort Studies. Eur. J. Prev. Cardiol. 2016;23:41–49.

Advertisement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