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籽油 (Black Seed) 黑茴香 (Black Cumin) 黑孜然 (Black Cumin) 對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患者的好處

黑籽油 (Black Seed) 黑茴香 (Black Cumin) 黑孜然 (Black Cumin) 對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患者的好處,黑籽油可以通過刺激的胰島素分泌,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吸收,減少晚期糖基化終產物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積累,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途徑來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增加肌肉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t4)的表達。 The Natural Shop

0
2963
Advertisement

黑籽油 (Black Seed) 黑茴香 (Black Cumin) 黑孜然 (Black Cumin) 對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患者的好處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相關併發症是發達國家的主要健康問題,即使存在強化血糖控制,糖尿病也與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風險增加有關。事實上,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都會被相關心血管疾病影響壽命。

糖尿病患者三種主要類型的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中風 (stroke)

內皮細胞 (Endothelial cells) 可能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調節基底血管張力和反應性。
內皮功能障礙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是內皮(endothelium)釋放的最重要因子之一。糖尿病誘導的內皮功能障礙在於血管壁中一氧化氮 (NO) 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一氧化氮是血管張力的重要調節因子,由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 endothelial NO synthase(eNOS)的活性產生等,並且在糖尿病中已經充分顯示受損的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ation)。

糖尿病誘導的氧化應激 oxidative stress

在糖尿病患中,其人體防禦系統反應比較緩慢,並且由於身體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自由基的產生趨於增加。糖尿病誘導的氧化應激 (oxidative stress ),需要在臨床實踐中妥善管理, 為了調節自由基產生,自然賦予人類複雜的防禦機制,包括不同的器官,酶,化學物質和介質。 該系統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但糖尿病可導致不平衡, DNA損傷,心肌梗塞,LDL氧化和炎症。 飲食的營養狀況對身體的防禦系統有顯著影響,但某些抗氧化劑/營養素的缺乏會增加併發症發生, 而食用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改善抗氧化防禦機制,並提供對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損傷的保護。

黑籽油 (Black Seed) 黑茴香 (Black Cumin) 的成份

許多傳統植物產品長期使用,如 大蒜,綠茶,生薑等,以及幾種途徑有其治療潛力。
黑籽油 Nigella sativa L. 屬於毛茛科(Ranunculaceae),其植物的不同部分用於治療各種疾病的藥用目的,由於生物活性分子的存在。

黑籽油含有36-38%的固定油,0.4-2.5%的精油,蛋白質,生物鹼alkaloidsand和皂苷 saponins。 固定油主要由脂肪酸組成,例如亞油酸 linoleic(C18:2),棕櫚酸 palmitic(C16:0),油酸 oleic(C18:1)和硬脂酸 stearic(C18:0)。

百里醌Thymoquinon(TQ)是在黑籽油中大量(30-48%)發現的最具藥理活性的成分,連同其衍生物如二噻吩醌 (dithymoquinone),百里醌 (thymohydroquinon) 和百里酚(thymol),還有ρ-繖花烴 (ρ-cymene),香芹酚 (carvacro),t-茴香腦 (t-anethole) 和4-萜品醇 (4-terpineol)。

黑籽油在傳統藥物中使用, 一些研究已經列舉了其改善氧化應激 oxidative stress和腎毒性的能力。 其他一些研究也報導了其促胰島素特性 insulinotropic properties 和維持胰臟β細胞完整性,以及降低膽固醇和藥物毒性的有效性

黑籽油使正常動物的肝酶 (hepatic enzymes) 水平正常化,例如 γ-谷氨酰轉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黃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血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 和脂質過氧化程度(lipid peroxidation)。

黑籽油對糖尿病氧化應激的影響

黑籽油對糖尿病誘導的氧化應激的作用,例如改善其過氧化氫酶 catalase(CAT),穀胱甘肽還原酶 glutathione reductase(GR),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過氧化氫酶 catalase(CAT),以及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

氧化應激 Oxidative stress 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

在糖尿病2型患者中,補充3個月黑籽油Nigella sativa(NS)和口服降糖藥物可以產生降糖效果。

糖尿病2型患者對口服降糖藥物和黑籽油=的長期降糖效果(超過一年),並對這些患者氧化還原狀態的影響。

幾項研究表明,黑籽油具有降血糖和抗糖尿病作用及其主要成分的神經保護作用。另一方面,黑籽油及其主要成分百里醌的心血管作用,如血管舒張,抗高血壓,降壓,抗高血脂症,以及內皮功能障礙的改善效果。

黑籽油可以通過刺激的胰島素分泌,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吸收,減少晚期糖基化終產物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積累,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途徑來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增加肌肉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t4)的表達。

黑籽油減少空腹血糖和糖化血色素(HbA1c) 以下是相關機理:

糖化血色素(HbA1c)

•減少氧化應激 oxidative stress和維持胰腺 Beta 細胞的完整性,從而導致血胰島素水平升高

•存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百里醌

•激活胰島素受體並改善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減少肝臟中的糖異生 (gluconeogenesis)

•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

降低血壓

黑籽補充劑降低血壓的機制,包括:

•黑籽油中百里醌thymoquinone, 多酚和黃酮類化合物polyphenols的抗氧化活性,可引起一氧化氮的產生和血管舒張作用

•亞油酸 linoleic acid,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離子通量

•油酸oleic acid,調節細微膜中的脂質結構並控制G-蛋白

•介導信號導致降低血壓

•黑籽的鈣通道阻斷活性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 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的抑製作用

相關產品資料

黑籽油

趙家聲
自然健康顧問
化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生物化學科技碩士
材料科技碩士
美國草本治療師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

參考資料

Chaieb K, Kouidhi B, Jrah H, Mahdouani K, Bakhrouf A.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ymoquinone, an active principle of Nigella sativa and its potency to prevent bacterial biofilm formation.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1;11:29.

Kokoska L, Havlik J, Valterova I, Sovova H, Sajfrtova M, Jankovska I. Comparison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igella sativa seed essential oils obtained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J Food Prot. 2008;71:2475–2480.

Langford MC. Type 2 diabetes and 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Cardiovasc Nurs. 2004;19:S35–44.

Lebda FM, Bamosa AO, Kaatabi H, Al-Elq A, Al-sultan A. 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on hemodynamics, hemoglobin, and blood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Egypt J Haematol. 2012;37:73–80.

Jarnert C, Landstedt-Hallin L, Malmberg K, Melcher A, Ohrvik J, Persson H,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the impact of strict glycaemic control on myocardial diastolic function and perfusion reserve: A report from the DADD (Diabetes mellitus And Diastolic Dysfunction) study. Eur J Heart Fail. 2009;11:39–47.

Cioffi G, Giorda CB, Chinali M, Lenarda AD, Faggiano P, Lucci D, et al. Analysis of midwall shortening reveals high prevalence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he DYDA study.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3;101:236–42.

Galderisi M.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Evaluation by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J Am Coll Cardiol. 2006;48:1548–51

Zaoui A, Cherrah Y, Lacaille-Dubois MA, Settaf A, Amarouch H, Hassar M. Diuretic and hypotensive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in the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Therapie. 2000;55:379–82.

Advertisement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