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絲氨酸蛋白酶- 心臟病,heart attack 血管阻塞,血管阻礙,中風
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由納豆純化提取,它是一種用細菌枯草芽孢桿菌 Bacillus subtilis (natto)(納豆)發酵,這也是日本傳統食品。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與任何已知的激酶無關。 納豆被認為是一種纖溶的奇蹟食物。 1980年,日本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研究員Hiroyuki Sumi發現納豆能溶解人造纖維蛋白。納豆中提取了一種酶,不僅降解纖維蛋白 fibrin,而且還降解纖溶酶底物 plasmin substrate,他將這種新型纖溶酶叫做“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可以通過直接水解纖維蛋白 fibrin和纖溶酶底物plasmin substrate,,將內源性尿激酶原 prourokinase轉化成尿激酶 urokinase(uPA),降解PAI-1(纖溶酶原激活物抑製劑-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並增加支持纖溶活性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來分解血凝塊,與常見的纖維蛋白溶解蛋白酶如t-PA和uPA不同,納豆激酶幾乎沒有副作用,研究還表明口服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可以被腸道吸收。
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在十二指腸內吸收後表現出強烈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這些特徵使NK成為一種多功能和有效的纖維蛋白溶解酶,可用於防治血凝塊。
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的好處納豆激酶被認為是治療心臟和心血管疾病,以安全,有效,低成本和全天然的補充劑。 動物和人體試驗已經證明納豆激酶通過稀釋血液和溶解血塊來支持循環系統。
動物實驗中,以口服4粒納豆激酶膠囊(2000 FU /膠囊)時,主要腿部靜脈中的化學誘導的血栓,在5小時內完全溶解,恢復了正常的血液注入,頸總動脈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也表明納豆激酶處理的大鼠,恢復了62%的動脈血流量。納豆激酶表現出比纖維蛋白溶解酶或彈性蛋白酶更強的血栓溶解活性; 在大鼠頸動脈中分別恢復了15%和0%的血液灌注,納豆激酶對氧化損傷介導的動脈血栓形成和炎症誘發的靜脈血栓形成均有效果。
當三氯化鐵(FeCl3)給予受損動脈時,會導致氧化血栓和血小板粘附。 然而,用納豆激酶處理後,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納豆激酶 Nattokinase(NK)的作用類似於著名的血液稀釋劑阿司匹林。 與阿司匹林不同,阿司匹林往往會引發出血或胃潰瘍,而納豆激酶 Nattokinase(NK)則可改善血流而無任何不良反應。
由於血液中的VII和VIII因子引發凝血,因子的水平升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 在一項人體試驗中,三組(健康志願者,心血管危險因素患者和透析患者)每天口服兩粒納豆激酶(2000 FU /膠囊),兩個月後,在所有組中觀察到VII因子, VIII 因子和纖維蛋白原顯著降低,在兩個月的試驗期間未檢測到不良反應,心率,體重和尿酸水平保持穩定。
納豆激酶具有很強的分解血栓和纖維蛋白的能力,甚至納豆激酶單次劑量通過交聯纖維蛋白 fibrin的裂解導致纖維蛋白溶解。 在一項研究中,12名健康的年輕男性被隨機給予一粒納豆激酶(2000 FU)。 口服NK膠囊2小時後,血液中的抗凝血酶antithrombin濃度顯著增加。 在NK施用後4小時和6小時分別觀察到FDP片段和d-二聚體 d-dimers,並且NK攝取後4小時因子VIII活性下降,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多種不同途徑可能參與納豆激酶纖溶和抗凝血活性。
不同於大多數蛋白質,納豆激酶NK和蚓激酶(來源於蚯蚓)對胃中的強酸性胃液更具抗性,並且可以在消化道的晚期部分被吸收。 納豆激酶可以以完整的形式從大鼠腸道吸收,血漿血液樣品中的纖維蛋白原降解。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在一個膠囊內給予單劑量的納豆激酶NK(2000 FU / 100 mg)後,在健康人仕的血清中檢測到完整的納豆激酶,其他研究也表明口服,可以增強血漿纖維蛋白溶解活性。納豆激酶從消化道輸送到循環系統的機制仍然需要闡明。 納豆激酶可以抵抗高溫(50℃)和pH(至10),這當然有助於該酶在胃腸道中保持完整的能力。
目前,納豆激酶產品在日本,中國,韓國,歐盟國家,加拿大和美國廣泛使用,作為稀釋血液,預防血栓,改善血液循環的食品補充劑。 研究還表明,納豆激酶可以改善其他疾病,如高血壓,中風,阿爾茨海默病和動脈粥樣硬化。 目前正在II期臨床試驗納豆激酶降低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風險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以及認知衰退的可能性。
納豆激酶安全性納豆是一種由細菌枯草芽孢桿菌(納豆)發酵的大豆產品,在日本已經被消費了1000多年的傳統食品。 雖然在包括臨床試驗在內的各種人體試驗中未觀察到納豆激酶的副作用,根據良好實驗室規範(GLP)兼容性研究彙編並於2016年報告,表明NK處理後在體外未觀察到致癌性或致突變性活性。
枯草芽孢桿菌是負責產生納豆的細菌和納豆激酶的合成,不是致病性細菌。 來自納豆的枯草芽孢桿菌(1.51×109CFU / mL)接種大鼠沒有產生任何毒性跡象,治療14天後,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在肺,肝,腦或腎中未觀察到存活的枯草芽孢桿菌細胞。 在大鼠灌胃給予單劑量NK(2000mg / kg)的14天研究期間的急性毒性研究中未觀察到顯著的不良跡像或死亡率。 當大鼠每天重複給藥納豆激酶(1000mg / kg)90天時,相對於對照組沒有檢測到異常的臨床觀察結果。
在人體臨床研究中,當健康志願者每天口服納豆激酶NK(10 mg / kg)28天時,發現無不良反應水平(NOAEL)。 研究參與者的尿液,血壓或脈搏無顯著變化。 毒性研究中發現的集體數據為監管機構和製藥公司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納豆激酶使用安全評估。 目前,藥納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推薦用量是每天兩粒膠囊(100毫克/膠囊)。
趙家聲
自然健康顧問
化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生物化學科技碩士
材料科技碩士
美國草本治療師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
詳細產品資料可聯絡我們 Tel: 81008693, whatsapp 96546732,我們提供免費產品資詢,希望可以為你選擇適合你的治愈方案。
參考資料
- Yatagai, C.; Maruyama, M.; Kawahara, T.; Sumi, H. Nattokinase promote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lease from human cells. 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 2008, 36, 227–232.
- Kurosawa, Y.; Nirengi, S.; Homma, T.; Esaki, K.; Ohta, M.; Clark, J.F.; Hamaoka, T. A single-dose of oral nattokinase potentiates thrombolysis and anti-coagulation profiles. Sci. Rep. 2015, 5, 11601.
- Hsia, C.-H.; Shen, M.-C.; Lin, J.-S.; Wen, Y.-K.; Hwang, K.-L.; Cham, T.-M.; Yang, N.-C. Nattokinase decreases plasma levels of fibrinogen, factor VII, and factor VIII in human subjects. Nutr. Res. 2009, 29, 190–196.
- Peng, Y.; Yang, X.; Zhang, Y. Microbial fibrinolytic enzymes: An overview of source, production, properties, and thrombolytic activity in vivo.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5, 69, 126–132.
- Chang, Y.-Y.; Liu, J.-S.; Lai, S.-L.; Wu, H.-S.; Lan, M.-Y. Cerebellar hemorrhage provoked by combined use of nattokinase and aspirin in a patient with cerebral microbleeds. Intern. Med. 2008, 47, 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