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膠 PECTIN – 對抗大腸癌的大分子
1825年,一位法國化學家和藥劑師Henri Braconnot從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他是第一個發現具有膠體性質的雜多醣heteropolysaccharide,他稱之為“果膠酸” pectic acid(古希臘語中的πηκτικóka意為凝結劑)。
果膠是一種複雜的多醣,在植物基壁中發現, 植物壁組分的主要作用是賦予植物機械強度,通過吸收來維持細胞外水相並提供外部環境的屏障。
果膠的化學結構是一種共價連接的富含半乳醣醛酸的聚合物 galacturonic acid-rich polymers。 到目前為止,已經鑑定了三種主要的果膠多醣,從植物壁分離出來。 它們是同型半乳聚醣homogalacturonan (HG),鼠李糖半乳聚醣-1 rhamnogalacturonan-I (RG-I) 和取代半乳醣醛酸substituted galacturonans (GS).。同型半乳聚醣約佔果膠65%。
補充品多以蘋果果膠 Apple Pectin 和葡萄柚果膠 grapefruit pectin。
半乳醣醛酸 D-galacturonic acid
果膠的醫學作用
由於人類提取果膠,除了在食品工業中用作膠凝劑之外,果膠顯示在醫學中有用的性質。在人類中,作為膳食纖維的果膠不在小腸中被酶消化,而是在結腸中被微生物降解,它在消化道上保持膠凝作用,從而減緩消化,這對於傾倒綜合徵Dumping syndrome患者在胃內消化過快是非常有益的。
果膠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和刺激脂質排泄。
果膠可增加清除銫裂變產生的137Cs,在chernobyl地區發現的放射同位素。在幾天內食用改性柑橘果膠後,可以通過尿液清除有毒元素如砷或鎘,似乎被改性果膠螯合,然後在尿液中消除。 最後,幾項研究表明,口服果膠通過有利於結腸中“良好的”細菌(例如,雙歧桿菌和乳桿菌)的生長,降低了兒童腸道感染和腹瀉的風險,從而損害病原菌。
正常果膠如蘋果果膠 Apple Pectin ,因分子量大,不能進入血管,如要控制癌細胞轉移,要用改性柑橘果膠(modified Citrus pectin),它是經過化學處理,分子量低,可進入血管,對控制轉移癌細胞有益處。
果膠作為食品纖維的作用
果膠作為膳食纖維,對預防結腸癌中起作用,在大鼠飲食中加入果膠,用氧氮甲烷azoxymethane或甲基亞硝基脲methylnitrosourea處理後的大鼠發展較少的結腸腫瘤。 同樣大鼠給予果膠後,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處理的大鼠中較少的大腸腫瘤,暴露於氧化甲烷的大鼠飲食中的柑橘和蘋果果膠會降低了致癌作用。
兩種不同類型的果膠,可降低腫瘤數量,蘋果果膠 Apple Pectin降低了β-葡萄醣醛酸酶 β-glucuronidase的活性,這是一種結腸癌發展相關的糞便細菌酶,已經研究了不同類型的碳水化合物的抗誘變活性antimutagenic activity。木葡聚醣xyloglucans和鼠李糖半乳醣醛酸rhamnogalacturonans降低了1-硝基苯乙烯1-nitropyrene.的誘變效應,並且可以來自細胞和聚合物之間的直接相互作用,其將保護細胞免受1-硝基苯乙烯1-nitropyrene.的誘變作用。
結腸癌發生是一個多步驟過程,這是由於凋亡基底處的結腸細胞的增殖與細胞凋亡,導致管腔表面的結腸細胞損失之間的平衡的破壞所致。 大多數結腸癌細胞對凋亡具有抵抗性,從而促進腫瘤生長。 如果恢復腸道細菌對細胞凋亡的敏感性,則可能會發生化學保護作用。
在動物研究中,大鼠與標準飲食相比,富含果膠的飲食有利於來自結腸隱窩的腸腔結腸細胞中半胱天冬酶-1 caspase-1的表達,並增加基底和腸腔結腸細胞luminal colonocytes中切割的PARP水平。 另一方面,標準飲食的大鼠的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達更高。食用豐富果膠的飲食,具有保護作用激活凋亡,並且減少了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處理的大鼠中腫瘤的數量和大小。大鼠的結腸細胞表現出高活性的半胱天冬酶-1 caspase-1,並較高水平的前半胱氨酸蛋白酶-3 pro-caspase-3,具有較高水平的PARP。
趙家聲
自然健康顧問
化學學士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
生物化學科技碩士
材料科技碩士
美國草本治療師
美國自然療法博士
參考資料
- Brown L., Rosner B., Willett W. W., Sacks F. M. (1999).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a meta-analysis. Am. J. Clin. Nutr. 69 30–42
- Caffall K. H., Mohnen D. (2009).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synthesis of plant cell wall pectic polysaccharides. Carbohydr. Res. 344 1879–1900 10.1016/j.carres.2009.05.021
- Kang H. J., Jo C., Kwon J. H., Son J. H., An B. J., Byun M. W. (2006). Antioxidant and cancer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effect of citrus pectin-oligosaccharide prepared by irradiation. J. Med. Food 9 313–320 10.1089/jmf.2006.9.313
- Kanthamneni N., Chaudhary A., Wang J., Prabhu S. (2010). Nanoparticulate delivery of novel drug combination regimens for the chemo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Int. J. Oncol. 37 177–185
- Kolar S., Barhoumi R., Jones C. K., Wesley J., Lupton J. R., Fan Y. Y., et al. (2011).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atty acid and butyrate-induced mitochondrial Ca(2)(+) loading and apoptosis in colonocytes. Cancer 117 5294–5303 10.1002/cncr.26205
- Kanthamneni N., Chaudhary A., Wang J., Prabhu S. (2010). Nanoparticulate delivery of novel drug combination regimens for the chemo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Int. J. Oncol. 37 177–185
- Kolar S., Barhoumi R., Jones C. K., Wesley J., Lupton J. R., Fan Y. Y., et al. (2011). Interactive effects of fatty acid and butyrate-induced mitochondrial Ca(2)(+) loading and apoptosis in colonocytes. Cancer 117 5294–5303 10.1002/cncr.26205